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在线免费视频|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玉米都去哪兒了?收儲制度改革后市場變化超預期(圖)
玉米都去哪兒了?收儲制度改革后市場變化超預期(圖)
農業(yè)網   時間:2018/2/23 9:14:00  來源:糧油市場報  閱讀數(shù):392

玉米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東北主產區(qū)玉米流通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為什么在取消臨儲收購后沒有出現(xiàn)預想之中的“賣糧難”,而且還取得了超預期的成果?

  玉米收儲制度改革之后,在主產區(qū)實施多年的臨時收儲政策被“市場定價、價補分離”新政策取代,東北主產區(qū)玉米流通向市場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很多人用改革超預期形容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取得的積極成果。但是,為什么在取消臨儲收購后沒有出現(xiàn)預想之中的“賣糧難”?為什么會取得超預期的成果?

  天氣因素對玉米單產影響大

  為了保證改革后的玉米收購順利進行、流通順暢,從上到下各個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富有成效的努力,采取了十分有效的促進玉米流通的措施。

  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我國玉米產量較上年減少508萬噸,2017年玉米產量又減少366萬噸。相對于超過2億噸的玉米產量,兩年加起來不到900萬噸的玉米減量,確實看不出這幾年有“天幫忙”的因素存在。但從市場運行的狀況看,國內玉米新增供給壓力減輕的程度達到了可以開始“去庫存”的程度,天氣因素確實對國內玉米單產水平產生了較為嚴重的影響。

  2016年國內臨時存儲玉米收購量達到12543萬噸,臨時存儲玉米庫存增加量超過8000萬噸。事實上,國內玉米過剩量并沒有這么大,臨時存儲玉米庫存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商業(yè)庫存轉移的結果,扣除該因素之后,庫存增量大約為6000萬噸。

  有人質疑“玉米都去哪兒了”

  截至2017年10月,臨時存儲玉米共計成交5740萬噸,扣除真正進入市場時間是在2017/2018年度的數(shù)量,以及中儲糧從市場上收購的*性轉儲數(shù)量,臨時存儲玉米進入市場的有效數(shù)量也有2500萬噸之巨。

  從收購12543萬噸臨時存儲玉米,猛然變?yōu)橄蚴袌鰭伿?540萬噸玉米,差距之大令人驚嘆。玉米價格下落之后,玉米消費確實增加,玉米及其替代品進口數(shù)量也受到抑制,但似乎仍然無法解釋為什么變化會如此之大,有人發(fā)出了“玉米都去哪兒了”的疑問。

  近兩年國內玉米減產或較多

  將年度供給和需求的各變化項進行平衡分析后發(fā)現(xiàn),2016年玉米減產數(shù)量可能不是區(qū)區(qū)的508萬噸,減產量應該遠遠超過統(tǒng)計數(shù)字。如果這一分析成立,2016/2017年度改革取得超預期的成果,與供給量明顯下降也有非常大的關系。

  在供大于求的大背景下,供給一下子減少了產量的20%,供求矛盾自然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玉米總產量下降受兩個因素的影響,一是播種面積,二是單產水平。民諺說:牛馬年好種田,就怕雞猴這兩年。觀察2016年和2017年的天氣條件,確實不利于玉米產量形成,玉米單產水平降低,導致國內玉米總產量較上年均有較大幅度的減少。

  強調玉米減量對市場運行的影響,是因為只有準確地認識到真實的供求狀況,才能夠幫助人們認識當前的市場,才可能制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產業(yè)政策,才能對未來的玉米供求做出較為準確的預測。雖然當前臨時存儲玉米庫存仍十分龐大,但市場運行情況似乎也在證明,這兩年國內玉米實際減產數(shù)量也很大。

  國內玉米消費量被嚴重低估

  這些年國內玉米產量存在低估現(xiàn)象,目前這種低估對正確認識玉米市場供求情況的影響在減弱,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以低估的產量為基準建立的國內玉米供求平衡表,明顯導致了國內玉米消費量的低估。

  由于國內玉米消費量被低估得比較嚴重,從而嚴重影響人們對當前和未來國內玉米市場做出正確的判斷。當前國內臨時存儲玉米數(shù)量仍很多,供給過剩仍然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采取積極的措施加快去庫存進度,但也要防止在調整供求的過程中錯誤地估計市場供求形勢,采取過激的調控措施,防止由于國內玉米供求關系出現(xiàn)戲劇性變化而陷于被動。

  國內玉米市場曾經表現(xiàn)詭異

  2010年國內玉米價格大漲,國家動用大量中央儲備玉米以平抑市場,可市場供求很快發(fā)生變化,2012年秋糧上市之后過剩苗頭即顯,隨后供大于求問題愈發(fā)突出,直至史上龐大的玉米庫存形成。

  從生產角度看,玉米是碳四植物,作物生長優(yōu)勢明顯,在合理的價格水平下,玉米可能得到廣泛的種植,這點與小麥和稻谷的情況明顯不同。

  從流通角度看,雖然玉米、小麥、稻谷都是重要的谷物品種,但玉米既是飼料用糧,又是工業(yè)原料,用途廣泛,產業(yè)鏈長,經營主體多,南北大流通,市場活躍程度高,與國際市場的聯(lián)系也緊密,有著不同于小麥和稻谷的流通特征。

  從消費角度看,國內糧食消費升級的直接結果是人均口糧消費數(shù)量減少和其他用途的糧食消費量增加,玉米消費量大增是基于大豆消費增長為標志的國內糧食消費結構“革命性”變化的又*重大變化。

 ?。ㄗ髡吆喗椋荷袕娒?原國家糧油信息中心主任,長期從事糧食市場研究與分析工作,對我國的糧食問題與糧食市場有著深入的研究,為國內*糧油市場專家。)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ljy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jù)、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