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國駐港總領事和商會、媒體代表與四川戰(zhàn)旗村村民拉家常——
“不曉得說啥子,還是客人問主人答吧。”4月9日,春光明媚,四川成都市郫都區(qū)戰(zhàn)旗村,一場特殊的座談會在柳蔭下開始了。
參加座談會的一方是7個國家駐港總領事和商會媒體代表,另一方是戰(zhàn)旗村的4名普通村民。這是各式英語與透著“豆瓣味兒”的四川方言的對話,盡管反差很大,但現場不時傳來陣陣笑聲、掌聲……
談感受:這里比我家鄉(xiāng)更干凈
“這里的美麗讓我驚奇。”主持人話音剛落,英國駐香港總領事王海恩迫不及待發(fā)言,話語里滿是羨慕:“我來自英國一個村莊,但這里比我家鄉(xiāng)更干凈。”
“我想知道的是,50年前的戰(zhàn)旗村是什么樣子的?”話鋒一轉,王海恩拋出問題。
4名村民中,54歲的梁明英率先有動作,她在圍裙里一陣翻找,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她會拿出幾張老照片時,她卻摸出了手機,現場一陣大笑。
這時,坐在梁明英旁邊的羅正全挺身而出,接下這個問題:“今年我48歲,不曉得50年前村里啥樣,但我10多歲的時候都很惱火,一個月才能吃一回肉,住得也很破舊,這些年變化確實大。”
“一路上,我們看到村民臉上滿是笑容,為什么你們這么開心?”澳大利亞駐香港總領事米凱拉接著問。
接完電話的梁明英站起來,說:“生活越來越好,大家就開心。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戰(zhàn)旗村,是*讓我們自豪的事。”
隨后發(fā)言的村民于靜把這個“好”具體化:2017年,戰(zhàn)旗村集體資產達到4600萬元,集體經濟收入462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6053元。收入的提高,為好生活提供了堅實基礎。
問經驗:農旅結合,幾條腿走路
“這里陽光明媚,環(huán)境真不錯,是個生活的好地方。你們靠什么賺錢呢?”香港美國商會會長約翰問。
“我們把耕地租賃給公司統一經營,種植花木、糧食、蔬菜等,租金是*份收入;我們去企業(yè)打工或做生意,這是第二份收入;集體資產作價入股,和城市資本共建公司,搞鄉(xiāng)村旅游,年終分紅,這是第三份收入。”羅正全給約翰算賬。
以他家為例,土地租金一年5000多元,集體分紅4000多元,自己賣冰粉一年5萬元左右,加上妻子打工,全家收入八九萬元。
“村里這么多資產,管理誰說了算?”瑞士《經濟金融報》駐港記者恩斯特提出疑問。“不是個人說了算,我們有鄉(xiāng)村議事會,集體決策。”羅正全回應。
“這么多土地,勞動力不夠怎么辦?”問題接著來。
“農業(yè)倒是不愁,這里大部分已經實現機械化作業(yè)。”于靜說,可是對因特色產業(yè)走紅而形成的勞動力短缺,她一時無法作答。
座談會前,恩斯特想在村里買一雙唐昌布鞋,卻被告知斷貨了。原來,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到戰(zhàn)旗村視察后,帶火了當地特產唐昌布鞋。市場打開了,產能卻沒有跟上,參訪團幾位領事都想買,卻沒了貨。
“希望下次來大家都能買到!”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特派員謝鋒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聲。
說未來:把蘿卜韭黃賣到更多國家
“剛才我們在農產品展示大廳看到很多農產品,這些農產品出口嗎?”南非駐香港總領事哈里斯提問。
“出口!”于靜說,村里的韭黃、蘿卜已經出口到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等國。
聽到這里,韓國駐香港總領事金元辰來了精神:“很高興在韓國也能吃到戰(zhàn)旗村的蘿卜。你們有沒有考慮把農產品出口到更多的國家?”
“有這個想法,但問題是缺乏渠道。”于靜的回答有些無奈。
“要是有條鐵路,把四川和東南亞聯系在一起就可以了。”越南駐香港總領事陳青勛的建議贏得現場一陣掌聲。
“如果我們組織越南代表團來參觀,你們愿意把發(fā)展產業(yè)的秘訣分享出來嗎?”陳青勛道出自己的“私房話”:在戰(zhàn)旗村受到震撼的他,考慮*多的是,如何讓自己的家鄉(xiāng)也變得這么好。
“莫得問題。”于靜毫不猶豫。春風拂面,柳條搖曳,大家談感受、問經驗、說未來,歡聲笑語不斷。這是戰(zhàn)旗村一個難忘的下午。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鄉(xiāng)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