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隴南市徽縣永寧鎮(zhèn)高山村繁花似錦,綠樹成蔭。昔日泥濘的通村道路變成了寬闊通達的水泥路,行道樹昂首挺立在道路兩側,一座座干凈整潔的院落讓人眼前一亮。短短幾年時間,這個因種植中藥材而遠近聞名的小山村,由于開對了脫貧的“方子”、選好了致富的路子,村民收入得到了大提升,村容村貌得到了大改善。
隴南市高山村是貧困村,距離鎮(zhèn)區(qū)10公里,交通不便,以坡地為主,多年來以種植小麥、油菜、玉米、黃豆等農作物,養(yǎng)家糊口易,脫貧致富難,在這個1168人的村子里,貧困人口達到50戶168人,貧困發(fā)生率達14.38%,高山村必須找到一條脫貧致富路。
2012年,高山村“兩委”多方考察,根據本地土壤和氣候條件,*終確定了以中藥材種植為主的特色產業(yè)發(fā)展之路,通過引進中藥材產業(yè)發(fā)展示范企業(yè)甘肅樂農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邀請科技人員開展中藥材種植技術培訓,免費提供良種,利用“公司+基地+農戶”產銷模式,大力推廣桔梗、柴胡、黃芪、烏藥等銷路好、收益高、見效快的中藥材種植品種。如今,全村中藥材種植面積400余畝,每年給甘肅樂農農業(yè)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定向輸送中藥材40多噸,全村中藥材收入超過100萬元,貧困發(fā)生率下降到5.65%,為整村脫貧打下了堅實基礎。
48歲的貧困戶歐祖斌,妻子長期患病,有兩個女兒,沒有足夠的勞動力,是村里有名的“脫帽難”貧困戶。2013年,看到別人從中藥材種植中嘗到甜頭后,歐祖斌積極響應村里的號召,和女婿一起種植桔梗、柴胡等中藥材,每畝毛收入2000多元,才過了4年,他們家就達到脫貧標準,摘掉了“窮帽子”。
村黨支部書記王衛(wèi)平說:“今年,我們將用縣上支持的‘123帶動百千萬’產業(yè)扶貧資金,引導創(chuàng)辦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把村里大部分閑散土地流轉過來。并吸引村民入股,給貧困戶配股,形成‘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貧困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帶貧模式,抱團發(fā)展,拓寬群眾的增收門路。”
春回大地,滿山遍野種植的中藥材生機勃勃、欣欣向榮,像歐祖斌一樣的村民還很多,他們在中藥材種植產業(yè)中看到了脫貧致富的門路,看到了美好生活希望。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