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在线免费视频|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國內綜合 > 臺州甜瓜搭上科技快車
臺州甜瓜搭上科技快車
農業(yè)網   時間:2018/4/13 9:28:00  來源:臺州日報  閱讀數(shù):444

  今年臺州市甜瓜的種植和銷售情況到底如何呢?4月11日,記者就此進行了相關采訪。

  甜瓜一只只“吊”在棚上

  更有科技感

  走進溫嶺市吉園果蔬合作社的甜瓜種植大棚,入眼的是一只只“吊”在棚上的甜瓜。

  “‘吊’瓜與‘躺’瓜相比,由于受光、通風均勻,一來不容易爛,二來糖分更高,口感更脆。”合作社負責人辛宏權介紹,甜瓜的莖蔓一般是匍匐在地上,占地面積較大,采用“吊種”的方式,使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常規(guī)方法種甜瓜的頭茬瓜畝產1500斤,一般平均畝產值1.5萬元。‘吊瓜’ 頭茬瓜畝產能達到3500斤,畝產值平均2萬元。”

  辛宏權今年42歲,種植甜瓜20年了。今年他的合作社共種植了1358畝甜瓜,其中這樣的“吊瓜”種植面積有200畝,主要批發(fā)給上海、金華的農貿市場以及超市,現(xiàn)在*的甜瓜產量3萬斤左右。“我主要種植‘東方蜜1號’和‘西州蜜’兩個品種,‘東方蜜1號’的批發(fā)價是每公斤9元,‘西州蜜’能賣到每公斤13元。”

  除了溫嶺合作社,他還在寧海、江蘇等地有基地,去年產值超過2000萬元。

  “‘吊瓜’還沒上市,因為合作社搞‘智慧農業(yè)’系統(tǒng),種晚了點。”辛宏權說,“現(xiàn)在搞啥都得講科學。甜瓜種植也得科學,依靠科技。我們投入了293萬元建成了‘智慧農業(yè)’系統(tǒng),現(xiàn)已覆蓋整個基地300畝土地、37個連棟大棚。”

  據悉,系統(tǒng)運行后,大大降低基地的管理成本,僅施肥環(huán)節(jié)就能每畝省300元肥料,少一半的人工。“能省下一筆不少的開支呢。”辛宏權說。

  據市農業(yè)局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去年全市甜瓜種植面積6.69萬畝,同比增加17%,產值超5億元。

  “今年的甜瓜種植面積在7萬畝左右。甜瓜生長后期易受梅雨影響,目前沒到梅雨季,因此今年甜瓜總產量現(xiàn)在還不太好估計。頭茬瓜產量從目前看,還是相當不錯的。”市農業(yè)局農技推廣總站副站長董荷玲說。

  種子公司上門

  找臺州農戶試種新品

  金文田今年52歲了。去年,他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家庭農場。成立家庭農場的初衷,主要是為了打響屬于自己的品牌。“我現(xiàn)在已注冊了商標,設計了專門的包裝箱。”金文田說,今年的甜瓜種晚了幾天,上市還得三四天,不過他的手機已被打爆了。“幾十個客戶打電話向我訂貨。今天上午我就接了20多個電話,昨天*接了50多個。”

  老金從1998年開始種植甜瓜,*早的是種植來自日本、韓國以及臺州本地品種的甜瓜。2006年種植了由上海市農科院培育的“東方蜜1號”,是瓜農們公認*早將東方蜜引進臺州種植的人。

  如今,他又開始了新的嘗試,種植甜瓜新品種——“金如蜜”。“我是2016年從新疆引進的‘金如蜜’,當年下半年種了40多畝。當年不太成功,被水淹了,加之氣溫低了,產量也上不來。”金文田說,這個品種的瓜上市時間和“東方蜜1號”差不多,頭茬瓜畝產也能達到2000斤左右。

  目前,“金如蜜”的市場批發(fā)價每公斤11元左右,相比“東方蜜1號”,“金如蜜”的甜度更高一些,*的甜度能達到20,一般的甜度也在18左右。“‘金如蜜’吃了不上火,口感更清爽。”金文田的心很大,去年和今年他的160畝瓜地全部種上了“金如蜜”。

  除了“金如蜜”和“東方蜜1號”,金文田的農場里專門開辟一塊2畝左右大的試驗田,種植了10多個品種的甜瓜。“北京、新疆等地一些種子公司放我這里搞試驗,還有登上過太空的甜瓜種子。”金文田說,“我膽子大,敢冒險,喜歡嘗試種植新品種,這樣很有成就感,所以不少種子公司上門讓我試種。”

  “今年臺州的甜瓜價格平穩(wěn),產量有增加。一般瓜農的頭茬瓜能在每畝2000斤左右,產量上來了,市場價格自然會下降一些。上市之初,批發(fā)價每公斤下降了近2元,整體上還是平穩(wěn)的。”董荷玲說。

  此外,近些年臺州瓜農種植甜瓜的品種呈現(xiàn)多樣化,這也使得甜瓜上市周期相應延長,老百姓消費的選擇性更多。

  越來越多的臺州瓜農

  搭上“互聯(lián)網快車”

  今年52歲的黃冬友之前幫別人種瓜,5年前自己也開始了種植。

  “感覺種瓜的效益,總體還是不錯的,蠻有搞頭。”黃冬友介紹,他今年種植了40畝甜瓜,主要以“東方蜜1號”為主,此外還種植了來自臺灣的甜瓜。

  “現(xiàn)在市場的批發(fā)價每公斤10元左右,我們以自產自銷為主,主要銷往上海市場,零售價能賣到每公斤20元至24元,現(xiàn)在每天的產量在2000斤左右。”黃冬友說,天氣冷了,瓜的生長就放緩了,產量就低,天氣暖和,瓜生長快,產量會高一些。“市場銷路是不用愁的,我的瓜在上海市場很好賣。”

  28歲的陶鍵力大學畢業(yè)后,曾在上市公司做過一段時間的白領,喜歡自由的他后來從事農業(yè),成了一名瓜農。“種甜瓜只忙半年時間就差不多了,效益也不錯,還自由。剩余的給自己放假,學習或者旅游。”

  年輕人總有年輕人的思維。陶鍵力介紹,今年他種植了80多畝瓜,網上銷售和線下批發(fā)銷售同時進行。“我們的瓜是在3月28日開始上市的,現(xiàn)在每天的產量在3000斤左右。”

  從2013年開始網上銷售時賣400多箱,到去年賣到1500多箱。陶鍵力的網上“生意經”,越念越順。“今年到目前我已賣了500多箱。”陶鍵力介紹,他的基地在去年拿到了無公害產品證書和無公害產品基地證書。

  “幾年前我就注冊了商標,我一般都是做老顧客。回頭客特別多,人家都是沖著無公害來買的。”陶鍵力說,“淘寶、微商等我都在做?,F(xiàn)在網上競爭也很激烈,不少人在打價格戰(zhàn),我堅持做品質,不打價格戰(zhàn)。線下的批發(fā)價在9.6元左右每公斤,網上9斤裝的賣95元一箱包郵。”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yanglei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