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緒興,因為種植白蘿卜面積全國*,在蔬菜行業(yè)赫赫有名,人送稱號“蘿卜王”。聊起蘿卜,老熊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但說起如何將蘿卜種好種出效益,老熊*為倚重的還是農業(yè)機械。來到湖北省荊門市荊沙合作社,他首先就帶著大家去看先進農機具,“這是我們新引進的意大利產播種機,技術全省、全國都領先,像這樣的播種機我們有10臺,是我們合作社種植蘿卜的寶貝疙瘩。”老熊的自豪感溢于言表。
2009年,老熊成立合作社,開始規(guī)?;N植白蘿卜。當初的設想很簡單:聯合周邊農戶將蘿卜生產規(guī)模做起來,掌握了市場,多中取利就可以賺錢了。然而,現實卻讓老熊樂觀不起來。合作社采用人工精耕細作的傳統(tǒng)種植,讓種出來的蘿卜大小不均,質量難于達到市場要求,同時隨著規(guī)模的擴大,播種時間集中、管理工序復雜,人工成本過高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制約蘿卜產業(yè)發(fā)展壯大的“瓶頸”。
面對重重壓力,老熊痛下決心:一定要改變傳統(tǒng)種植方式,讓機械化替代人工,實現標準化、規(guī)?;?、低成本化。他找到了農機部門,“只要你需要,我們幫你聯系專家、廠家,政策范圍內的機械,購機補貼你需要多少我們安排多少”,有了農機部門給出的“定心丸”,合作社先后投資500多萬元,購置了大型拖拉機、旋耕機、撒肥機、起壟機、播種機、無人植保機、蘿卜清洗機等10多個品類的上百臺專用機械,機械化作業(yè)已經覆蓋蘿卜生產播種、管理、收獲等關鍵環(huán)節(jié)。為了讓機械有更好的適應性,農機部門還多次上門與合作社共同研究機械性能,進行適應性改進,以發(fā)揮機械的*工效,如將意大利產的氣吸式精量播種機與旋耕起壟機進行配套組合,實現了蘿卜播種、起壟、打坑三道工序*性完成,工效是單一作業(yè)的三倍。
“一臺大型播種機,每天播種面積可達300畝,是人工點播的150倍以上。合作社的2萬畝基地,10臺播種機不到10天就可全部播完,比人工播種至少提前15天,以前一年只能種兩季,現在一年可以種三季。一壟種兩排或一排,播種機都可以種。機械播種株行距均勻,不僅有利于光照、通風、防病,還可保證蘿卜長勢一致,大小同樣,品質穩(wěn)定。”老熊在田間對我們一行人介紹了機械化作業(yè)的優(yōu)勢。
根據鐘祥市農機局跟蹤核算,實行機械化作業(yè)后,蘿卜種植的勞務成本只有原來的10%,*一項,每年可為合作社減少開支上千萬元。老熊也因為種蘿卜年收入超千萬元。“有了農業(yè)機械,我們合作社輕輕松松就種了2萬畝蘿卜,年生產優(yōu)質白蘿卜20多萬噸,銷售收入3.1億元,為社員增收4000多萬元。機械化實打實的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高效益,下一步,我們還將在農機部門的支持下,引進農機自動駕駛系統(tǒng),逐步實現智能化種蘿卜。”對未來他信心滿滿。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