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在线免费视频|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土池培育小龍蝦幼苗
土池培育小龍蝦幼苗
農業(yè)網   時間:2018/6/27 11:15:00  來源:中國漁業(yè)報  閱讀數(shù):363

  離開母體的幼蝦體長約9毫米~12毫米,可直接放入池塘養(yǎng)殖,但此時的幼蝦由于個體小,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及抵御、躲避敵害的能力都比較弱,直接放入池塘中養(yǎng)殖有可能影響幼蝦的成活率,*終影響成蝦的產量。因此,有條件的地方可進行幼蝦培育,將幼蝦培育到2.5厘米~3.0厘米,再放入成蝦養(yǎng)殖池中養(yǎng)殖,可有效地提高成活率和養(yǎng)殖產量。

  龍蝦的幼蝦培育有水泥池培育和土池培育兩種模式。

  土池培育小龍蝦幼苗的育苗池選擇包括水源、面積和水深等方面。

  水源:蝦苗池應選在水源充足、水質清潔無毒、排灌水方便的地方,育苗池的灌排系統(tǒng)應嚴格分開,以便管理和防治疾病。

  面積:育苗池*是東西向長的長方形,背風向陽,面積一般在0.5畝~2畝,以利于日常管理。

  水深:池水的深度應隨著蝦苗的生長逐漸由淺變深,*后穩(wěn)定到0.8米~1米即可。對不能控制水深的池子,在放養(yǎng)蝦苗之前,先要加以改造,以防池水太深,水溫變低,水質不易培肥;相反,池水太淺,水質和水溫要受到影響,同時不能隨著蝦體的增大而擴大蝦苗的活動空間,不利于蝦苗的生長發(fā)育。

  育苗池坡比1∶2,并建好防逃設施,注排水方便,進水用篩絹網過濾。

  育苗池的清整和消毒

  常規(guī)清整:入冬待蝦出池后,排干池水,日曬數(shù)天,再挖去池底過多的淤泥,然后排干池底的余水。如池中淤泥較少,只需排干曝曬幾天即可。

  藥物清池:藥物清池是指用藥物對池子進行消毒,殺滅池中的病原體和敵害。采用藥物清池的時間,*選在放養(yǎng)蝦苗前10天~15天進行。時間過早,在放養(yǎng)蝦苗之前,往往會重新出現(xiàn)一些病原體和有害生物,時間過晚,藥物毒性沒有完全消失,蝦苗往往會出現(xiàn)中毒現(xiàn)象。

  藥物清池要選在晴天進行,消毒藥物*選用生石灰,方法是先將生石灰放入木桶加水溶化成石灰乳劑,趁熱潑灑全池。清池后,隔2天~3天即可注入新水,施入適量基肥,再隔7天~10天,待藥物毒性消失后始放蝦苗。

  培肥水質:為了使蝦苗入池后能有適口的天然餌料生物攝取,培育土池每畝施腐熟的人畜糞肥,促使水體小生物滋生,主要是培育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生物。投放有機肥后15天~20天再放蝦苗,這時池水基本穩(wěn)定,天然餌料滋生量也相對適中。

  蝦苗的放養(yǎng):放養(yǎng)蝦苗前,要在培育池中移植和投放一定數(shù)量的沉水性及漂浮性植物,沉水植物可用菹草、金魚藻、輪葉黑藻、眼子菜、伊樂藻等,成堆放置在培育池底,每畝15堆~20堆。漂浮植物可用水葫蘆和水浮蓮,用竹子固定在培育池的角落或池邊,供幼蝦攀爬、棲息和蛻殼時作為隱蔽的場所,還可作為幼蝦的飼料,保證幼蝦培育有較高的成活率。

  土池培育幼蝦,每畝可投放0.8厘米的稚蝦10萬~15萬尾,投放時應避免陽光直曬,在晴天早晨或陰雨天進行,要帶水操作,將稚蝦投放在淺水水草區(qū),投放時動作要輕快,要避免稚蝦受傷。

  日常管理:培育龍蝦幼蝦,飼養(yǎng)前期要適當追施發(fā)酵過的有機肥,培育枝角類和橈足類浮游動物,為幼蝦提供充分的天然餌料,同時投喂魚糜、豆?jié){等,投喂量每萬尾幼蝦0.15千克~0.2千克,沿池邊多點片狀投喂,每日分3次~4次投喂;飼養(yǎng)中后期每天投喂2次~3次,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如小魚蝦、蚯蚓、螺蚌肉、蠶蛹等,適當搭配玉米、小麥和鮮嫩植物莖葉,粉碎加工成糜狀或加工成軟顆粒飼料,日投飼量每萬尾幼蝦為0.3千克~0.5千克,或按幼蝦體重的4%~8%投喂,白天投喂40%,晚上投喂60%。具體投喂量還應根據(jù)天氣、水質和蝦的攝食量靈活掌握。在培育過程中還要注意保持池水“肥、活、嫩、爽”,溶氧量5毫克/升;每15天左右潑灑1次生石灰水,進行水質調節(jié)和增加池中離子鈣的含量,提供幼蝦在蛻殼生長時所需的鈣質。在適宜條件下,龍蝦培育到3厘米左右,需要15天~20天時間,經過3次~6次生長蛻殼,以后轉入成蝦養(yǎng)殖。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yy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jù)、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