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xù)的高溫酷暑,使得許多人都放慢了工作和生活的節(jié)奏。7月底,在宿松縣五里鄉(xiāng)金龍村宿松縣五里鄉(xiāng)金龍村,陳義貴依然冒著高溫酷暑,在村里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忙碌著。
51歲的陳義貴,身材瘦小、皮膚黝黑,在常人看來,就是一個樸實的農民,但金龍村的村民早已把他當做村里經濟發(fā)展的“領路人” 。
采訪中記者得知,陳義貴是宿松陳漢鄉(xiāng)人,之前也接觸過食用菌行業(yè)。經過多年在外打拼,積累了一定的發(fā)展資金。
2014年,在五里鄉(xiāng)政府多次溝通和協調下,選擇在金龍村建起食用菌種植基地。
“這里的晝夜溫差大,較為涼爽,加上三面臨河,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有利因素,菌棒成品率高,生長態(tài)勢良好,再過半個月,就要上市了。”
陳義貴對記者說:“預計48個大棚年產量10萬棒,每棒能產到1.5到2斤左右的菌菇,可以實現產值近百萬元!”
在金龍村的食用菌基地記者看到,排放整齊的一溜溜菌棒上,已經長出了菌芽。那么這么多菌生產出來,有沒有銷售市場?
陳義貴告訴記者,實際上,入夏季節(jié),平原地區(qū)的食用菌因氣溫過高而出現產出斷檔,而這個時候正是咱們這個地區(qū)食用菌大顯身手的時候。為了避免滯銷情況出現,前期已經通過大數據對市場進行分析,錯開種植食用菌的時間,從而平衡市場需求,提前為生產出來的食用菌尋找買家。
陳義貴介紹,目前基地通過食用菌基地硬件配套設施配備,基地已經有了從粗加工向深加工繼而轉向精加工發(fā)展的能力,已基本具備菌棒培育、種植、銷售、集散的全產業(yè)鏈功能,一部分食用菌鮮貨出售,價格在7元一斤左右,包裝好的干貨每斤價格在30元左右。主要銷往武漢、安慶、九江等地。
目前,食用菌種植已作為金龍村鄉(xiāng)村脫貧振興主推的產業(yè)之一。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