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之前可嘗新米?日前,位于奉賢四團鎮(zhèn)50畝水稻正式開鐮,與此相同步,來自奉賢金匯鎮(zhèn)的40畝基地也正收割。這“滬郊*鐮”,相比去年提早了半個多月,且連續(xù)三年出自這兩個基地。據悉,這個8月,將有約3.5萬斤新米集中上市;9月初,第二輪水稻收割,預計產出新米10萬斤。由于搶占了新米市場,*售價賣到了每斤28元。售價雖高,卻頗受市場歡迎,目前,已有六成被訂購。
緣何收割時間能這么早?據介紹,這與選種、天氣和茬口管理等因素相關。在奉賢區(qū)農技中心支持下,該基地作為新米品種大田試驗,*擴大試種了選自東北地區(qū)的一款水稻新品。該品種生育期較短,米質表現較好,外形顆粒長,透明度較高。在東北地區(qū),通常于5月底種植,10月底收割。今年在奉賢,種植人員選在了初期氣溫條件與東北地區(qū)相對接近的條件下,在4月29日進行機插秧種植,受今年天氣因素影響,水稻生長前期氣溫較高,積溫條件相對成熟,這批水稻陸續(xù)于8月上中旬成熟。為機插秧做準備,該批水稻于3月底選擇了大棚育秧的方式。水稻種植堅持生態(tài)方式,采用蝦、蟹、泥鰍與水稻種養(yǎng)結合的方式,不用農藥、化肥、除草劑,施以蚯蚓有機肥。
8月水稻收割,為再生稻生長提供了空間。溫度、光照條件相對較好時,再生稻的口感相比*季更有嚼勁,糯性偏低,管理上省工省時,農藥、肥料用量可以減免。根據近兩年奉賢種植經驗,隨天氣情況不同,再生稻略施有機肥。情況好時,畝產大米約200斤。據悉,在中國南方地區(qū),再生稻多為秈稻,像江南以粳稻為主的再生稻種植還不多見。
在四團鎮(zhèn)收割現場,成熟的水稻間還夾雜著青綠色。在上海優(yōu)賢果蔬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基地,“80后”家庭農場主鄭維告訴記者,今年,水稻種植進行了大膽嘗試,在生長期間并沒有進行除草。水稻與雜草共生,新米產量受到影響,初步預計畝產新米僅360斤。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