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中秋,山東省滕州市薯農秋馬鈴薯播種工作已全面結束。經(jīng)統(tǒng)計,2018年秋季滕州市21個鎮(zhèn)街中有19個種植秋馬鈴薯,合計種植面積18.71萬畝,較2017年同期下降2.98萬畝,降幅13.75%。
統(tǒng)計顯示,滕州市秋季馬鈴薯種植面積下降,主要是由主產區(qū)種植面積下降導致的。滕州市馬鈴薯五大主產區(qū)合計減少種植2.56萬畝,占減少總額的85.78%。減少額和減幅*的均為姜屯鎮(zhèn)。
其中:姜屯鎮(zhèn)種植面積1.50萬畝,較往年下降0.97萬畝,減幅39.15%;濱湖鎮(zhèn)種植面積1.11萬畝,較往年下降0.39萬畝,減幅25.95%;大塢鎮(zhèn)種植面積3.19萬畝,較往年下降0.52萬畝,減幅13.93%;龍陽鎮(zhèn)種植面積2.59萬畝,較往年下降0.35萬畝,減幅12.02%;界河鎮(zhèn)種植面積6.58萬畝,較往年下降0.33萬畝,減幅4.8%。
其余13個非主產鎮(zhèn)合計減少種植面積0.13萬畝,合計減幅4.38%。
根據(jù)對薯農代表、部分農辦主任及農業(yè)專家的調研了解情況,滕州市物價局分析得出滕州市不再種植秋馬鈴薯的農戶可按原因分為兩種類型:
*類,春馬鈴薯收獲后無意愿繼續(xù)種植秋馬鈴薯。就滕州市而言,薯農一般自留一些自家的春馬鈴薯作為薯種,種植秋馬鈴薯。今年出現(xiàn)了部分薯農,特別是馬鈴薯種植大戶,收獲春馬鈴薯后沒有繼續(xù)種植秋馬鈴薯的意愿,沒有為秋季種植留種。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一是往年秋馬鈴薯收益較差,薯農種植意愿較低。
在調研中經(jīng)常聽到薯農抱怨:“種秋地蛋僅僅是能保住本”。根據(jù)往年的監(jiān)測,2015年滕州市秋馬鈴薯平均田頭均價為0.8元/斤,2016、2017年下降至0.67元/斤和0.62元/斤。按照近兩年的秋馬鈴薯價格情況,若薯農對秋馬鈴薯的價格預期在0.65元/斤左右,秋馬鈴薯平均畝產約在3000余斤左右,則薯農的預計收入在1950元/畝左右。而滕州市農產品成本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滕州市秋馬鈴薯平均種植全成本為1900元/畝。這樣薯農僅僅收益50元/畝左右,用薯農的話講“賺了個白忙活”。
二是人工費一高再高,種植大戶對秋馬鈴薯望而卻步。
馬鈴薯在收獲等階段需要大量的短期人工,需要額外聘請短工的幫助。據(jù)了解,往年滕州市短工價格約在100-120元/天/人,今年短工價格上漲30-50元/天/人。以家庭為單位種植馬鈴薯的散戶因投入家庭用工受影響較小,而馬鈴薯種植大戶因勞動力幾乎全部需要雇傭短工而成本大幅增加,*終導致退出馬鈴薯種植。
沒有秋馬鈴薯種植意愿的這類農戶一般選擇種植玉米、大豆、花生、甘藍等作物。
第二類,有種植意愿但因天氣異常錯過秋馬鈴薯播期。滕州市秋馬鈴薯播期一般在8月初,但8月中旬滕州市遭遇“臺風雨”致使部分地區(qū),特別是西部地區(qū)內澇嚴重。
在“臺風雨”前播種的秋馬鈴薯,因為地溫偏高和雨水浸泡而腐爛;“臺風雨”過后因內澇無法立刻補種;到8月底內澇基本解除后卻錯過了播期時令,加之去年秋馬鈴薯遭遇早霜,薯農擔心今秋若遇早霜將進一步縮短生長期,*終放棄種植秋馬鈴薯。
錯過秋馬鈴薯播期的這類農戶一般選擇種植綠蘿卜(水果型)、大白菜、移栽菜花等作物或選擇休耕。
滕州市物價局根據(jù)調查和分析結果提出了有關建議。
一是繼續(xù)開展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工作,為馬鈴薯價格“上保險”。該向政策性保險工作,通過價格調控政策和市場保險的有機結合,利用財政補助資金為杠桿,薯農僅需繳納較少部分的保費,就可以在收入不理想的情況下,得到由保險承辦機構給予的賠款。截至今年春季,全市累計投保馬鈴薯面積149.90萬畝,保險理賠金額1.65億元,切實發(fā)揮了穩(wěn)價惠農的積極作用。下一步,市物價局將積極申請在滕州市繼續(xù)開展馬鈴薯目標價格保險工作,為全市薯農保“價”護航
二是繼續(xù)加強馬鈴薯價格指數(shù)工作,指導薯農科學種植。自2017年上半年全國馬鈴薯價格上漲掀起了種植馬鈴薯的熱潮,各地馬鈴薯種植面積都在上漲,到今年秋季,全國范圍內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均在下降,也是供求波動的正常情況。市物價局目前已啟動馬鈴薯價格指數(shù)的編制與價格采集工作,在全市范圍內科學設立了90個馬鈴薯田頭價格監(jiān)測點和31個馬鈴薯貯藏冷庫監(jiān)測點,通過建立滕州市馬鈴薯價格指數(shù)體系和指數(shù)分析解讀機制,穩(wěn)定薯農種植積極性,引導滕州市馬鈴薯產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
三是著力加強薯農種植技術培訓,提高秋馬鈴薯種植管理水平。秋馬鈴薯提質增量的關鍵在于延長生長期,特別是在在種植后期的馬鈴薯膨大期,若因天氣原因霜凍較早,馬鈴薯產量和品級將會受到影響,薯農的收益也將下降。因此建議大力推廣馬鈴薯秋延遲技術,人為控制棚內溫度,讓秋馬鈴薯收獲不受氣溫影響,提高薯農秋馬鈴薯生產積極性。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