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安徽省舒城縣山七鎮(zhèn)“小許土特產店”,店面雖小,貨架上卻裝滿了山貨,茶葉、蒿子粑粑、牛肉醬、葛根粉、土雞蛋等土特產。店老板許金芝一邊招呼進店的客人,一邊給網上訂單打包。許金芝是貧困戶,自去年開了淘寶店后,小日子開始紅火起來。
“去年銷售收入30多萬元,凈賺4萬多元,今年銷售50萬元肯定沒問題。我們自產的牛肉醬不但網上熱銷,線下銷量也不錯。”許金芝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山七鎮(zhèn)龐畈村村支書華興勝介紹,去年在鎮(zhèn)村的幫扶下,許金芝開起了淘寶店。白天,許金芝夫妻倆到各村收購農特產品;晚上,她將收購來的優(yōu)質農特產品分類包裝、統(tǒng)一設計,并注冊商標,通過實體店和電商平臺銷售。
“今年7月,我還成立了一家名為‘舒城味之源’的合作社,幾個農戶一起干,今年有望脫貧。”許金芝告訴記者。
小小淘寶店,給許金芝這樣的貧困戶帶來了脫貧的信心和希望,也為山七鎮(zhèn)的一些農戶們帶來了不錯的收入。在S318線邊上,記者走進了一家名為“古綠園”的盆景生態(tài)園。這是一家經營盆景、袖珍盆景、苗木花卉、根雕藝術品等特色產品的綜合生態(tài)園區(qū),占地100畝。“映山紅、黃山松、紅楓,大大小小1萬多盆,現在網上好銷著呢。”生態(tài)園老板黃潤說。
黃潤指著一盆黃山松袖珍盆景告訴記者:“別看它小,一盆市場價格在300元至500元左右,是園區(qū)網絡銷售的主打產品,我一年賣近300萬元。”
山七鎮(zhèn)鎮(zhèn)長韋義宏告訴記者,目前“古綠園”是鎮(zhèn)里的扶貧驛站,16戶貧困戶在這里務工,每個貧困戶每年僅分紅就有3500元收入,同時還帶動周邊200余戶農戶從事相關產業(yè)。
“過去山里窮,有好東西也賣不出去。現在交通方便了,又有了網絡,山里的土特產成了香餑餑。初步統(tǒng)計,山七鎮(zhèn)直接從事網店生意的就有100多家,每家年收入三五萬元不成問題。”韋義宏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