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山西省商務廳獲悉,自2015年以來,全省商務系統(tǒng)積極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建機制、強基礎、重創(chuàng)新,共同探索出了電商扶貧新路徑、新模式,山西省農村電子商務發(fā)展呈現處五大特點。四年來,山西省共有43個縣被確定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其中貧困縣39個,實現了36個國貧縣、10個深度貧困縣全覆蓋,獲得中央財政資金71350萬元。
*,農村電商快速增長。目前山西省已經有43個縣被確定*示范縣,實現了國貧縣、深度貧困縣全覆蓋。截至2018年8月底,25個*示范縣實現網絡零售額25.5億元,農產品網銷15.3億元,鄉(xiāng)村消費市場增速持續(xù)高于城鎮(zhèn)。
第二,支撐體系加快構建。25個示范縣加快“四中心、一站點”建設,建成縣級綜合公共服務中心29個、配送中心23個、農村產品展示體驗中心29個、電商培訓孵化中心29個,鄉(xiāng)村服務網點3209個,淘寶、京東、蘇寧、郵政等知名電商在山西省落地,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區(qū)域性電商平臺壯大成長。
第三,產品上行態(tài)勢良好。在電商綜合示范政策的推動下,電商扶貧引導帶動貧困農民開展訂單農業(yè)、標準化生產、品牌化營銷、專業(yè)化服務,推動了貧困地區(qū)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改善了貧困農村發(fā)展面貌,激發(fā)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價格,促進了貧困戶增收。侯馬市引進發(fā)展赤焰辣椒、赤焰大蒜,種植畝數達到3萬畝,帶動農民就業(yè)10000人,人均增收1000元;萬榮縣網上直播櫻桃線上網店、微店、微信下單1200多件,實現助農增收。
第四,示范引領作用明顯。*書記史小兵帶領武鄉(xiāng)縣嶺頭村探索開展整村微商模式,將嶺頭村建成了全省*個“微商村”,目前在運營的微店247個,總銷售額117.9萬元,店均收入4772元;其中貧困戶運營的微店31個,貧困戶總銷售33.8萬元,貧困戶店均銷售10910元。殘疾人趙彥云是左權縣的一名村級服務站點負責人,通過電商2017年半年增收1萬元。靜樂縣大學生村官“鞏村長”鞏文斌建立了萬村好貨微信公眾號和萬村好貨微商城,一年時間1000元變5000萬元的電商傳奇,讓靜樂縣的好產品走向全國,更讓全國好產品邁向百姓家。
第五,助農扶貧成效凸顯。在電商綜合示范政策的推動下,大量農民工、大學生返鄉(xiāng)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商貿流通、旅游、配送、餐飲等企業(yè)電子商務運用快速發(fā)展。截至2018年8月底,25個示范縣累計發(fā)展網商12200個,帶動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近10萬人。在97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站點,覆蓋2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累計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培訓28392人次,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銷售農村產品4210萬元,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金額達到1380萬元,累計帶動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就業(yè)人數近3000人。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