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精品一区二区三区|91在线免费视频|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亚洲一区二区三区A∨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特色產業(yè) > 河南省擴種大豆,如何破解低產低效(圖)
河南省擴種大豆,如何破解低產低效(圖)
農業(yè)網   時間:2018/11/16 10:41:00  來源:河南日報  閱讀數(shù):417

大豆

  10月底,河南省大豆秋收全部結束。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今年河南省大豆種植面積達到620萬畝,圓滿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大豆擴種工作。連日來,在永城市、原陽縣等大豆集中種植地,了解大豆擴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種植戶多了,種植面積擴大了

  10月初,在臨潁縣杜集鎮(zhèn)朱集村,一眼望去,地里種的全都是大豆,幾乎看不到玉米的蹤影。

  該縣農業(yè)局局長朱慶甫說,今年,臨潁縣大豆種植面積達到26萬畝,比去年增加10萬畝。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主要是土地流轉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種植大戶紛紛減種玉米,改種大豆。

  種植大戶張強流轉土地1200畝,去年種的是玉米,今年種的都是大豆。他說,從收益情況看,兩種作物差不多。但是,玉米費工費時,是高肥高水作物。大豆種后基本不用管理,而且大豆的根瘤菌還能增加土壤肥力。他認為,國內對大豆的市場需求很大,種植大豆收益會越來越好。

  2018年,農業(yè)農村部下達我省耕地輪作試點任務50萬畝,用于支持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我省承擔這一任務的是原陽、臨潁、永城、鹿邑等10個縣(市)和黃泛區(qū)農場。其中,永城市承擔10萬畝,舞陽縣、虞城縣、淮陽縣、扶溝縣、鹿邑縣分別承擔5萬畝,成為我省擴種大豆的“主力軍”。

  產量價格上不去,豆農很受傷

  但是并非所有的豆農都嘗到了甜頭。10月中旬,在永城市雙橋鎮(zhèn)曹溝寺村,村黨支部書記劉曉華站在豆田里,一臉的無奈。剝開將熟的豆莢,里面空空如也,再剝開一個,依然如此。“莢而不實”“有莢無實”的情況,讓當?shù)氐亩罐r很受傷。

  永城市常年大豆種植面積全省*,產量占全省的1/7。僅雙橋鎮(zhèn),種植大豆就超過4萬畝。劉曉華說,前些年,當?shù)卮蠖巩€產三四百斤,近3年減產嚴重,不少地塊畝產不到200斤,一些地塊甚至畝產不到100斤,豆農普遍陷入收不抵支的困境。

  常年活躍在田間地頭的商丘市農林科學院研究員張琪也注意到了這一問題。他說,近3年,黃淮海地區(qū)出現(xiàn)了大規(guī)模“莢而不實”的“癥青”現(xiàn)象,造成大豆大幅減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種豆積極性。他分析說,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一方面與連續(xù)高溫干旱的天氣有關,另一方面與刺吸式害蟲大量增加有關。但確切的原因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有關專家已經在研究這一問題,希望能早日找到解決辦法。

  除了產量低,豆農們普遍反映的是大豆價格偏低。雖然黃豆的賣價根據(jù)品質懸殊較大,但今年我省黃豆賣價普遍在每斤1.7元左右,扣除種地成本,很難賺錢。

  破解低產低效需要多方發(fā)力

  河南省農業(yè)廳種植業(yè)處相關人員介紹,大豆在我省屬于調劑型作物,總體種植面積不大,農民更多地把其作為倒茬、養(yǎng)地的選擇。種植大豆的低產、低收益在全國范圍內比較普遍,全國大豆平均單產為每畝240斤,正常年份我省平均單產為300斤。由于近幾年大豆價格不高,種植效益普遍不高。

  河南省農科院經作所大豆研究室主任盧為國介紹,我省是全國大豆的主產區(qū)之一,近幾年全省播種面積居全國第4位,總產量約100萬噸。同時,我省有數(shù)量眾多的大豆加工企業(yè),在全國大豆產業(yè)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我省大豆產業(yè)亟待破解三個不平衡。”盧為國說,我省豫東、豫南傳統(tǒng)種植區(qū)面積大,但單產偏低;大豆加工企業(yè)數(shù)量多,但規(guī)模小,帶動能力有限;大豆育種能力強,但缺少實力強大的種業(yè)企業(yè),推廣能力弱。

  盧為國建議,盡快啟動實施我省大豆科技攻關重大專項行動,切實提高大豆的質量和產量。一方面,加大科研投入,從大豆育種入手,在現(xiàn)有鄭豆系列、周豆系列、濮豆系列的基礎上,著力研發(fā)高產、高蛋白品種,提高種植效益;另一方面,加大對豆農的補貼、支持力度,提高種植積極性。

  “我國大豆消費量穩(wěn)步上升,85%以上依賴進口,因此國家調整大豆種植的政策不會變,大豆種植、加工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盧為國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jù)、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