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內不漲攤位費、增加自產自銷區(qū)、設置不低于6平方米的檢測室、每天在市場電子屏上公示檢測結果……自去年江蘇省無錫市被省商務廳、省財政廳列為農貿市場公益性改革試點城市以來,全市先后已有31家農貿市場進行了試點建設,賦予政府一定的調控能力和話語權。一批農貿市場率先走上了一條公益性改革的道路。
公益性改革特點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軍”“香死你”……這些年層出不窮的新名詞,既是消費者對菜價一些時期瘋漲的無奈,也從側面反映出在市場化經營下,農貿市場公益屬性的缺失。對于農貿市場,政府需要有一定的話語權。如何實現?去年開始,無錫市通過公益性改革試點在這方面進行著探索。
田國平在落霞農貿市場里賣蔬菜已有七八個年頭了,他說自己*怕攤位費漲價。這也是經營戶們共同的擔心。“現在一年的攤位費要近2萬元,再漲,吃不消了。”一家農貿市場的蔬菜經營者也表示,如果攤位費真漲了,到*后也只有變相地加到菜價里,讓買菜的人來買單了。
既然要發(fā)揮農貿市場的公益性功能,那么首先就要控制攤位費、降低經營成本。公益性試點農貿市場在資金上可以獲得相應支持。去年全市共有16家農貿市場完成公益性建設試點,均簽訂了公益性承諾書,共獲得459萬元省級獎補資金,用以支持試點農貿市場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公益性功能保障機制建設。與此同時,市級財政也有專項扶持。
為了實現政府的管控,獲得試點建設獎補資金的市場需與屬地街道或商務部門簽訂公益性承諾書,承諾在市級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綜合考評中不入“黑榜”,在應急時期配合政府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適當降低攤位費,兩年內不得隨意提高租金。試點市場如不履行或違反公益性承諾書約定,將全額收回扶持資金。
公益性改革成果
近日,落霞農貿市場進口處的蔬菜農藥殘留檢測室里,市場工作人員蔡巖正忙著當天銷售的農副產品的檢測與信息上傳;與此同時,在市場里的兩個電子屏上,滾動放著檢測結果。“買菜前看看檢測情況,買著更放心。”家住觀山名筑的李阿婆來到市場里,挑選了幾塊豆腐、兩把小菜、一小塊瘦肉。
家住二泉花園的楊女士每天都會開車到盛岸農貿市場買菜。盛岸市場是去年農貿市場公益性試點建設項目之一。在她看來,改造后*的好處就是有了停車場。“既然是公益性農貿市場,應該處處為老百姓提供方便!而且2個小時內停車免費,考慮得太周到了。”楊女士說。市場工作人員屠俊宏告訴記者,改造前市場沒有專門的停車地,車子只能停馬路邊上,一到上下班高峰時,擠得根本動不了,百姓買菜很不方便,所以市場在進行公益性改造時專門新增了一個4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可容納180輛車,解決了買菜停車的難題。
對于每天逛稻香農貿市場的秦師傅來說,公益性改造后的市場里有了專門的自產自銷區(qū),蔬菜又新鮮、又便宜,讓他很是滿意。據了解,稻香農貿市場里約有10%的攤位用于農產品的自產自銷,租金免收,每個月只要200多元的攤位管理費,比普通攤位低了不少。“創(chuàng)新平價供應機制也是這次農貿市場公益性改革的內容之一。”市商務局人士介紹,“我們鼓勵進行公益性改革的農貿市場設置自產自銷區(qū),推進產銷直供對接,減少流通環(huán)節(jié),打通市民和菜農之間的買賣渠道。”
探索如何才能遍地開花
據了解,目前已進行公益性試點的農貿市場還只是一小部分。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工商登記的農貿市場237家,去年全市共有16家農貿市場完成公益性改革試點,今年又有15家加入其中,總共占比還不到1/7。
“眼下農貿市場公益性改革建設尚處于試點階段,不可能一下子讓所有的農貿市場都變成公益性。”市商務局市場體系建設處人士解釋,畢竟農貿市場的投資者屬性不同,市場的運營模式也不同所致。據了解,全市200多家農貿市場,民辦和公有租賃的農貿市場占到四成,讓這部分業(yè)主自掏腰包自然會有難度。
“公益性市場是需要培育的。”一位業(yè)內人士表示,不妨借公益性農貿市場試點建設,支持國有資本、社會資本參與公益性農貿市場建設和經營管理,降低農貿市場經營者成本,從而使農貿市場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對于農貿市場的公益性改革,一些過來人也有話說。“經過公益性改革后,市場里規(guī)范管理了,然而周邊還有不少無證經營的攤販,這對市場里的經營戶也是一個不小的沖擊。”稻香農貿市場的張偉提出,要讓農貿市場走好公益路,里里外外都要規(guī)范。盛岸農貿市場的屠俊宏則提出,按公益性改革的標準改造后,市場在水費、電費方面的支出增加了。“既然農貿市場在倡導公益性,那么政府是否可以在這些收費上給予一些優(yōu)惠?”屠俊宏說,這樣可以降低經營戶的成本,穩(wěn)定農副產品銷售價格。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