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年末的那股強冷空氣對我國造成的降溫影響已趨于結束,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氣溫開始緩慢回升。但2019年的第1號臺風“帕布”又在我國南海南部海域上空生成。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冷空氣的活動范圍從北方推移至黃河以南地區(qū),其中貴州東部、湖南西部和南部、華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區(qū)降溫12℃~14℃,局地超過14℃。湖南、湖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廣西、貴州、四川、重慶、山 兩廣地區(qū)是此次降溫*為劇烈的區(qū)域,2018年12月29日起,廣東清遠北部高寒山區(qū)*氣溫跌至零下并伴有冰凍。連山出現(xiàn)下半年*顯著的雪,白茫茫的落了一地。
受低溫、冰凍、雨雪天氣影響,廣西多個鄉(xiāng)鎮(zhèn)*氣溫降至0℃以下,*溫出現(xiàn)在桂林資源瓜里鄉(xiāng),只有-8℃。
早在12月初,就有多地出現(xiàn)養(yǎng)殖魚凍傷凍死事件發(fā)生,如廣西柳州、桂林、南寧、欽州等多地養(yǎng)殖的羅非魚被凍死100多萬斤,養(yǎng)殖戶損失上千萬元;珠三角地區(qū)也有上百萬斤巴沙魚被凍死了,養(yǎng)殖戶損失同樣慘重,達幾百萬元。2018年12月30號,寒潮肆虐廣西,又有養(yǎng)戶表示自家養(yǎng)殖場凍傷凍死大約3000多斤金古猛,損失了幾萬元。
寒潮來襲,養(yǎng)殖戶往往因為心存僥幸或缺乏抗寒工作導致魚蝦死亡的巨大損失。魚蝦抗寒應該怎么?
及時加深水位:在降溫前及時加高水位,水深超過1.5米,池塘底部的水溫能保持在4℃,可以有效避免魚蝦蟹凍傷。注意緩慢加水,避免直接沖底,盡量減少水產養(yǎng)殖動物產生應激反應。
底質管理:可考慮使用*氧化型改底藥(過硫酸氫鉀或高鐵酸鹽),防止池塘底部氨氮積累。避免魚類氨氮、亞硝酸鹽慢性中毒。
投喂管理:魚塘在冰凍天氣過后,晴天回暖則可以中午投喂*,即可以保膘又能增加魚的體質。平時越冬期間魚類也是沒有完全停止攝食的,在氣溫較高,天氣不錯時,根據實際情況少量投餌。
清雪破冰:若低溫期間,塘口出現(xiàn)水面積雪封凍,需要及時清雪除冰,及時增氧。盡量減少水面積雪,保持空氣中溶氧能及時溶入養(yǎng)殖水體中,避免魚類因缺氧死亡。
魚病管理:冬季魚病常被人忽視,但管理不當也會給帶來損失。主要有兩點需要注意:
凍傷,當水溫下降到1℃時,魚類開始進入麻痹狀態(tài),當水溫降到零下3℃時,草魚、鰱、鳙就會受凍而死。要做的就是及時加高水位,做好防寒保溫工作,提高魚的體質,增強抗寒能力。
水霉病,水霉病是冬季和早春對水生動物危害*疾病,整個池塘所有魚類都可能患病,嚴重的時候能導致池塘80%以上的魚死亡,特別是存塘量大、水環(huán)境差、連續(xù)低溫期魚塘易發(fā)病。注意在魚種捕撈、運輸、放養(yǎng)和賣魚時勿使魚受傷,發(fā)現(xiàn)水霉病及時治療,避免擴散。
對蝦防寒方法
隨著11月以后,陸續(xù)加入咸水,提高水位升高鹽度,有條件加海水更佳,水位到1.4米~1.5米,鹽度2格~4格較合適,同時加強礦物質與多維的內服拌料,以均衡蝦體營養(yǎng),減少軟殼蝦出現(xiàn)。往往凍傷的都是軟殼蝦。
溫棚養(yǎng)殖,用雙價酵母+對蝦多維+黃芪(打粉煮沸10分鐘,冷卻)+魚肝油拌料投喂,可明顯提高對蝦活力和對低溫的抵抗力。
保持藻類豐富而穩(wěn)定的水質。在寒流來襲之前,用氨基酸和蛭弧菌保持藻類穩(wěn)定,藻類豐富、藻類活力好的池塘,對蝦減料不明顯,發(fā)病率低。
補充充足的碳源,維持水生微生物豐度。在水溫接近22℃,用紅糖+小蘇打潑灑,低溫時間長每4天~5天潑灑*。
定期用干的氧化劑和解毒劑,保持池底不缺氧,無抗冷應激。在寒流到來時,每畝米用維生素+甜菜堿潑灑,有效抗冷應激和預防空胃。如遇超低溫時,可以每畝再用鮮姜(搗泥)+甘草(粉)+紅糖煮沸10分鐘潑灑。
回溫期的處理?;販仄谝子捎诘撞坑袡C質發(fā)酵產酸產毒引起蛻殼不遂。這時適當水體氧化(氧化劑潑灑或適當消毒),接著培菌和恢復藻類,在水溫上升到22℃左右,潑灑補鈣鎂等產品,促進對蝦順利蛻殼。
金鯧魚防寒方法
過冬前金鯧魚不要投喂太多飼料,病害方面,要特別注意巴斯德桿菌病、諾卡氏和吸蟲等。建議內服一段時間抗生素預防巴斯德桿菌病、諾卡氏病;內服吡喹酮一兩次來預防吸蟲。特別提醒使用藥物防治一定要趁早,就是天氣暖和金鯧魚還能吃料時候就喂藥,如果等降溫不吃料了,用藥就沒有效果。
羅非魚防寒方法
選好魚塘,*是村邊塘、門口塘、城鎮(zhèn)郊區(qū)的魚塘以及在甘蔗林、竹林、樹木邊的魚塘。這些魚塘一般在西、北兩邊有房屋、樹木等作為擋風的天然屏障,以阻擋寒潮的襲擊,水溫變化較小,有利于越冬。魚塘面積以2畝~3畝為好,受風面小。魚塘選好后,先進行清塘消毒,消滅一切病菌敵害,為魚安全過冬創(chuàng)造條件。
增加水深以提高魚塘的水溫,這是保護養(yǎng)殖魚安全過冬*基本工作。據筆者多年調查,凡水深在2.5米以上又有樹木避風的地方,基本上達到保溫的要求,因此務必及早貯足塘水,使水深達到2.5米以上。對排灌不便的水面,則可在魚塘西、北邊,挖一條“魚床”,使之水深達到防寒過冬要求,在寒潮襲擊時,塘內魚類都集中在“魚床”內御寒取暖。
對沒有房屋、竹木擋風的魚塘,更應搭好防風、防寒棚。這兩種棚可用稻草或甘蔗葉,夾成每塊為3米×4米的草苫,然后在魚塘的西、北兩邊用竹架固定,把草苫扎好,以阻擋寒潮入侵,防風棚則要把草苫斜覆蓋于魚塘西、北水面上,前端離水面約67厘米,后端貼近塘邊,在棚下還應投些稻草,當寒潮侵襲時,魚類都群集棚下亂草叢中取暖御寒。
對羅非魚親魚的保種塘,則用竹竿或細鋼筋在塘邊搭一個半圓形棚架,用薄膜覆蓋在棚架上,做成一個防寒的溫室,在晴天上午10時到下午3時,要把薄膜掀開,以達到通風透光的目的,確保親魚安全過冬。
在越冬魚塘的四周,挖一條深0.5米、寬0.7米的排水溝,這一工作十分重要,因為寒潮連續(xù)南下時,往往造成陰雨連綿的低溫天氣,雨水比塘水溫度低,挖排水溝后,可把雨水排出塘外,使塘內水溫保持穩(wěn)定。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