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yè)網Agronet農業(yè)博物館】仰韶文化是一個以農業(yè)為主的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重要考古文化,分布于黃河中下游的地區(qū)及其邊緣地區(qū),人們居住在河流兩邊的河谷階地上,或者在兩河匯流處較高而平坦的地方,這里土地肥美,有利于農業(yè)、畜牧,取水和交通也很方便。
居民以種植粟類為主,在遺址中大量發(fā)現粟殼。偶有種植稻谷,在不同的遺址中發(fā)現了不同的糧食,說明仰韶文化的谷物不止一種。當時還種植蔬菜,在一處遺址中發(fā)現了已經碳化了的菜籽。
仰韶文化處于原始的鋤耕農業(yè)階段,生產水平較低,采用較多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種,土地輪休。文化的早期會使用斧、鋤、鏟等石器來開墾和翻地,晚期出現了大型的收割谷穗的工具,有的工具還帶穿孔。這些工具都比之前的文明進步,無疑提高了生產效率。
采集和漁獵經濟也在仰韶文化中占很重的地位,當時的人們會采集棒子、栗子、松子等果實,鳥卵、蜂蜜、昆蟲和水里的螺螄等等。那個時候的人們傍水而居,水產豐富,特別利于捕撈活動,主要有網捕、垂釣和投叉三種方式。狩獵是一群男人從事的活動,工具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用動物角、骨頭或者石頭做成的箭頭。
家畜飼養(yǎng)業(yè)并沒有很發(fā)達,只有豬和狗兩種家畜,雞可能已經成為了一種家禽。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