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實施藏糧于地戰(zhàn)略,提高水田標準化生產(chǎn)水平,全省各地要認真學習借鑒三江地區(qū)多年實踐總結的水田標準化整地“十字”法,全面推進標準化整地,夯實水稻生產(chǎn)基礎。
一是“齊”。堅持整地方向與水渠平行,避免塹溝不直導致插秧方向不直,達到格田四周整“齊”一致。
二是“大”。為便于機械化作業(yè),結合土地整地進行水田方條田改造,連片到邊,小池變大池,減少池埂等田間工程占地面積,將田塊擴“大”到5-10畝。
三是“平”。在激光平地機旱平地的基礎上,以大中型機車與小型拖拉機平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格田找“平”,確保格田內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
四是“直”。通過秋翻地、翻后旋耕,確保整地到頭到邊,不留死角,通過筑埂機的應用使池埂橫平豎“直”。
五是“凈”。為確保插秧標準,整地時將格田植株殘渣撈“凈”,集中銷毀,防止飄浮在池面影響插秧機作業(yè)。
六是“碎”。為建立良好的耕作結構,整地時用大犁、旋耕機、振搗機等機械標準化作業(yè),松“碎”土壤,改善耕層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
七是“勻”。全田整地均 “勻”一致,平而有漿、上漿下松,減少大馬力機械作業(yè)次數(shù)。
八是“還”。秋收時進行秸稈全量“還”田,機械收獲將秸稈粉碎長度5-10厘米,確保翻地深度20——22厘米,將秸稈全部扣入垡下,不留白茬,增加土壤有機質。
九是“培”。結合測土配方、側深施肥、增施有機肥和應用秸稈腐熟劑促腐爛等措施進行“培”肥地力,促進綜合生產(chǎn)能力提升。
十是“減”。在平整地的基礎上,合理節(jié)水灌溉,“減”少除草劑施用量、肥料用量及插秧后潛葉蠅防治次數(shù),提高水稻品質。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