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質量興農戰(zhàn)略,切實推進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業(yè),提升我國農產品中真菌毒素的風險評估及防控能力,進一步加快真菌毒素形成、毒理、檢測、控制和脫毒產學研一體化,推動我國真菌毒素學科和產業(yè)的發(fā)展,5月10-12日,由中國菌物學會真菌毒素專業(yè)委員會、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真菌毒素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主題為“提升中國食品和飼料中真菌毒素的防控和脫毒能力,保護消費者健康”,設有“真菌毒素的形成”“真菌毒素的脫毒”“真菌毒素的防控”“真菌毒素標準物質研究”“真菌毒素監(jiān)測預警研究”以及“真菌毒素的檢測”等專場。
據了解,真菌毒素是真菌在其生長環(huán)境里所產生的次級毒性代謝產物,其會導致農產品大幅減產,嚴重影響著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和品質。由于受氣候、貯藏條件等影響,我國是世界上受真菌毒素污染*嚴重的國家之一,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我國每年真菌毒素污染造成的糧食損失約3100萬噸。真菌毒素的監(jiān)測預警和防控已成為保障我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安全的迫切需求,是一個系統(tǒng)、長期的工作,任重而道遠。對此,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真菌毒素防控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農產品真菌毒素全產業(yè)鏈防控和脫毒理論與技術體系,大大提高了真菌毒素防控效果。
此次大會為農產品質量安全真菌毒素監(jiān)測與防控科技交流提供了一個開放的平臺,共同就食品和飼料中真菌毒素及其產毒菌污染現狀、形成與調控機理、檢測與監(jiān)測及防控技術等領域展開深入研討與交流,共商真菌毒素防控大計,對進一步促進技術推廣和成果轉化,減少真菌毒素帶來的糧食損失、經濟損失,保障國家食品安全和環(huán)境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據悉,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領域的科研創(chuàng)新和科技服務工作,特別是在真菌毒素領域,院質標中心真菌毒素研究團隊近年來圍繞農產品中真菌毒素污染的快速檢測與風險評估技術、毒素的形成機制和防控脫毒技術、質量安全相關標準物質制備關鍵技術等方面開展研究,研發(fā)了一系列真菌毒素高通量、快速樣品前處理新產品及其配套的*檢測技術。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