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蠟樹 白蠟樹形態(tài)特征
白蠟樹分布 白蠟樹形態(tài)特征 白蠟樹用途
白蠟樹介紹
白臘樹,學名 Fraxinus chinensis Roxb ,亦稱梣,白蠟樹是木犀科梣屬的植物。白蠟樹屬約70種,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溫帶,極少數(shù)白蠟樹向南延伸至熱帶,中國約有20余種白蠟樹,其木材堅韌,耐水濕,制做家具、農(nóng)具、膠合板等用,白蠟樹枝條可編筐,樹皮稱“秦皮”,中醫(yī)用作清熱藥。落葉喬木,高達10-12米。樹皮灰褐色,裂皺淺細。羽狀復葉對生,有長柄,小葉3—7,通常為5,卵形,罕有長卵形或?qū)捖研危敹?片*,長8—11cm,寬3— 4.5cm。春末開淺綠色小花,與葉同時開放,成頂生及側(cè)生圓錐花序,花單性,雌雄異株或雜性,花萼細小,4裂;無花冠;雄花有2雄蕊;雌花具上位子房,花柱細長,柱頭2淺裂,蒴果窄長倒披針形,小堅果位于翅的基部,花期5月,果期8—9月,白蠟樹是生物蠟的重要來源。
產(chǎn)于南北各省區(qū)。多為栽培,也見于海拔800-1600米山地雜木林中。越南、朝鮮也有分布。
本種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分布甚廣
本種*遲于18世紀末期已引入印度、日本以及歐洲和美國。模式標本采自原產(chǎn)中國引種于印度的植株。 Zmjt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