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北省宜城市召開的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暨農業(yè)面源污染整治工作推進會上傳來消息,已有1411個村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繼續(xù)向縱深推進。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黨中央部署的一道“必答題”,去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穩(wěn)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要求對全省村、組兩級集體所有的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進行全面清查,到2018年,基本明確集體資產所有權歸屬和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
截至今年7月底,全省核實集體資產432.9億元,確認集體成員554.4萬人,量化集體資產297.4億元,累計分紅2.4億元。其中,5636個村組完成清產核資,3905個村組完成清人分類,1411個村組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全省建立市、縣農村產權交易市場70個,線上辦理交易1006宗、金額5.3億元。
從2015年起,湖北省京山市、武漢蔡甸區(qū)、大冶市、枝江市、南漳縣和武穴市先后入選國家試點,積累了不少有益的經驗。今年,荊門市、咸寧市、潛江市、武漢市漢南區(qū)等12個地方又被確定為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圍繞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兩大重點任務,逐步構建歸屬清晰、權能完整、流轉順暢、保護嚴格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
目前,湖北省荊門市率先啟動整市推進,進展全省領先。京山、蔡甸、夷陵基本完成改革。京山在全國改革試點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fā)言。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